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队伍建设>>文章内容
名师导教促成长,精雕细琢研教学 ——语文组开展“名师导教”听评课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婧怡

  10月17日上午,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陈浩老师莅临我校开展语文“名师导教”常规活动。我校朱珮老师和李文昕老师分别在高一(7)班和高一(10)班开设了《琵琶行》校本公开课,陈老师和语文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课评课。

  上午第二节课,朱珮老师在高一(7)班开设了《琵琶行》一课。朱珮老师抓住双线叙事结构,从分析音乐的旋律特征入手找出琵琶女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感受,以此关注琵琶女大起大落背后的愤慨孤独,这也是白居易和琵琶女的共情原因。回顾白居易的自白,可以发现白居易和琵琶女相似的人生际遇,同是沦落天涯的可怜人。

  紧接着,第三节课由李文昕老师在高一(10)班执教,课题同样为《琵琶行》。李老师整节课围绕全诗的情感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展开教学,从“沦落”一词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分别梳理概括琵琶女和白居易的“沦落经历”,归纳二人的“同”在何处。

图5.jpg

  评课环节,陈浩老师对两位老师的两堂课进行了点评:两位老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各有千秋:朱老师抓住双线叙事结构,从分析音乐的旋律特征入手找出琵琶女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感受,以此关注琵琶女大起大落背后的愤慨孤独;李老师的课聚焦诗歌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从“沦落”一词的含义出发,抓住二人境遇“由高到低”的落差展开探讨。同时,陈老师也对两节课分别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课堂容量过大、细节处理仍要加强、要重视朗读在课堂中的作用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形成完整的思考表达过程,通过提供及时反馈和相应支架,引导学生将止步于感觉的空泛回答转化为经过理解思考之后的归纳提炼,将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名师导教”听评课活动旨在通过名师引领指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语文组全体教师将会利用好“名师导教”的平台,积极交流,不断钻研,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来源|语文组

  文字|朱珮、李文昕

  摄影|蒋情情、李文昕、顾文慧

  审核|刘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正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后曹路9号 电话:0519-88116183 、0519-881161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