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10月31日,正行中学语文组一行4名老师来到常州市第一中学,开始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
语文组成员每天听三至四节课,课后针对具体的课堂内容展开热烈交流。课堂中,一中老师们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其中有两节年级公开课,分别是张蓉老师的《静女》和刘平平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后,正行语文组教师参与了一中高一语文组的集体评课。
正行中学语文组组长朱丽萍老师表示,“张蓉老师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探索声韵,创设诗歌的审美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开启审美之旅,这与核心素养第三点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相契合,给我们带来视听盛宴的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深刻的启发。”
小组成员纷纷表示从这一周的跟岗实践锻炼中受益匪浅。
蒋情情老师表示受到很多启发:一是精心地备好一堂课,授课时就会意气风发。这台上的45分钟,来源于她们课前的不知道多少个的45分钟的备课。她们之所以能从容自信地开展一堂堂容量大又精彩的课,归根结底是她们的精心准备和认真预设,准备了不知道多少个课内外知识点,预设了不知道多少种学生的回答。二是教学相长,共同学习。印象很深刻的一节课是张芸老师的作文课,在教授“成熟”这一核心概念型作文的时候,张芸老师给我们展示了班上若干个学生的优异片段。能明显地看到,一中的老师们在等待学生回答时,眼睛里充满了希冀,她们期待学生能回答出更好的答案,她们也在这种与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这便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三是严于律己,才能攀越更高峰。从李杨老师的几堂课中,我便深深地被她文本解读的能力所折服,这定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能力,而是在她阅读过成百上千的名著全文后才达到的水准。这给我很多触动,止步不前地教书固然轻松,但是始终是得不到什么成就感和思想上的进步的,只有对自己更高要求,严于律己,才能愈行愈远,攀越更高峰。
李文昕老师表示从一中的各位老师身上汲取了不少教学智慧:一是要创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情境。语文来源于生活,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这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现象与话题,聚焦真实语文情境,在课堂与日常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二是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一堂语文课能否做到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厚度,这要求教师不断打磨自身的功力,“于平凡处见深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重视社会生活与课堂内容的有机结合,不断锤炼文本解读能力,让语文课堂“立”起来,“活”起来。
刘璐老师对一中老师生动而高效的教学表示深深敬佩:在教学内容上,他们注重情境教学,巧设问题链,使课堂所思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课堂的逻辑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对文本的解读深入且透彻。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既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又能逐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核心。特别是《乡土中国》的相关教学,张芸老师和顾鑫浩老师贯彻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以生活为蓝本,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关键概念,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我接下来的备课和教学提供重要借鉴。
沉浸式的跟岗学习让正行中学语文组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中“尽责、严格、爱生、善导”的教风。在听评课过程中,小组成员勤于记录,梳理经验,善于反思,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正行中学语文组将在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备课,打造适合我校学生的高效课堂。
文字|刘璐
摄影|蒋情情、刘璐
审核|朱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