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音乐教室传来阵阵美妙的旋律与动听的歌声,周念祖老师正在开设主题为《乐颂炎黄情,共筑中国梦》的教研课,全体音体美老师参与观摩。
本节课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光荣与梦想》的内容,包含了融入中国民歌元素的交响乐序曲《御风万里》和反映改革开放重大历史进程的群众歌曲《春天的故事》,两首作品同为主旋律题材,但在音乐体裁、形式、表现要素方面都各具特色。
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强调音乐实践的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环节,周老师通过创设真实音乐情境,让同学们通过民歌来叙述自己的家乡,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在江苏民歌《茉莉花》优美的曲调中,同学们用甜美的声音,唱出了家乡的旋律。通过对比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同学们加深了对民歌风格成因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出本课主题,同学们认识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在接下来的新课探究环节,周老师综合运用了讲授、演示、比较、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聆听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养成关注音乐表现要素的良好音乐欣赏习惯。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视唱、绘制旋律线、声势律动等音乐学习方法,感知和表现音乐。同学们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加深了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了解了“变化重复”、“对位法”等音乐创作手法的含义和表现特征。在拓展欣赏环节,周老师用精湛的钢琴演奏,生动表现了歌曲《春天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作为音乐老师的专业性,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歌曲不同的音乐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曲式结构和思想内涵。
通过学习交响乐序曲《御风万里》和群众歌曲《春天的故事》,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强化了音乐感知与表现能力,在深度思考与分析作曲家音乐创作意图与创作背景的过程中,了解音乐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明白了音乐作品是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的窗口,激发了进一步探究和学习主旋律题材音乐作品的兴趣,坚定文化自信,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课后音体美组全体教师在组长贺妍颖老师的组织下进行评课。各位老师围绕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和课堂组织管理等方面,针对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组织学生深度学习,落实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相信在这种良好的教研氛围下,音体美组会进一步扎实课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音体美备课组
文字|周念祖
照片|朱奕凝
审核|高婧仪、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