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下午,名师导教小说群文阅读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在常州市正行中学正式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小说群文阅读联合教学”。
本次活动共开设节三公开课,课题均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群文阅读。第一节课在四楼录播教室举行,第二节课两位老师分别在高一(1)班和高一(5)班开展现场课。
会议的第一个议程是三位老师简要陈述自己的课堂思路。朱珮老师提及设计群文阅读的主题是“冲破时代的枷锁”,设计三个活动。第一步是设计两个人物的身份卡,第二个环节进一步理清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找到其所处时代的人性特点,将具体人物纳入时代背景。第三个环节重点对比两人的结局。
徐华永老师表示自己的设计有三个层次,让学生自主发现他们都是套中人,认识束缚他们的套子,重点是从文章当中来。然后,探讨是否能冲破这个套子,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选择。进一步探讨林冲有没有冲破套子,别里科夫已经成为行尸走肉,最后探究这对当时时代是否具有意义,找到当下离学生最近的套子,关注套作作文。
郑香华老师则重点探讨社会环境和对命运的影响,共生的互动。第一个环节找出情节点和情节曲线,两位同学进行思维的阐释。因为社会环境的不同,命运有所不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两片文本阅读量较大,归纳出相似性,林冲有一性格的发展和成熟,别里科夫则更多是没有变化。
紧接着,与会老师进行点评,各有侧重,各有亮点。张枫老师点评:朱珮老师有吸引的亮点,表格的设计让学生依托文本提起信息,第二个设计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设身处地认识当时的时代环境,有更深地代入感。思考题:面对时代的枷锁,如何面对,情境切口小,更具化,学生更有话说。诗歌有对人物命运的评价。徐华永老师课堂切口小,以社会环境为切口,社会环境给出定义,包含时代背景,时空场所和次要人物。学生展示环节缺少抓手,老师引导较多。
朱菁老师点评:小说联读都关注到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变化。人物形象的概括,有梳理有比较,套中人是无处不在的。林冲最后有没有冲破这个套子?性格上突破了。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人物能否真正跳出套子,并不是能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地处境。
朱丽萍老师点评:这三堂课都专注了小说阅读的基本要素,课堂循序渐进。郑老师抓住困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如何看待作文套作现象,贴合实际生活。
会议最后,陈浩老师进行整体点评,首先从群文阅读的角度,他指出三位老师选择的要点相似,教学内容的选择达成共识,课堂环节的设计比较紧凑,完成度高,也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学作品中认识世界和社会。同时他鼓励有更多的角度构建课堂,关注群文阅读怎么构建一个群,不一定全部集中在一点设计课堂,也可以从小说的艺术角度,例如小说语言进行设计。
他指出一节课应该突出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重点问题。例如:古代中国和专制俄国,可以比得更充分。其中一个活动要求从亲历者的角度描述时代特点,任务的指向可以更细致,明确有哪些可选之人;任务要求要明确,描述要有更多的细节,缺少代入感。如果能关注到两者的区别,课堂上呈现。活动更高的要求驱动学生去梳理情境和人物性格。他也指出学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应该研读相关描述,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
来源|语文组
审核|刘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