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下午,美术组朱奕凝老师在高一(4)班开设《行走的壁画》教研课,组内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
朱奕凝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内容。敦煌壁画博大精深、气魄宏伟,是我国民间画师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外来表现方法,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佛教艺术。它不仅是我国民间壁画艺术的奇葩,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它之所以享有盛誉,吸引着无数中外观者,主要不在于宗教的感染,而在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接下来,朱老师精选了敦煌画中的代表形式和典型形象,通过赏析藻井、九色鹿的故事、“飞天”的艺术形象等,引导学生从题材、构图、造型、线条、色彩、装饰图案等方面领会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升民族自豪感。
最后,朱老师创设了修补敦煌壁画的课堂情境,请学生现场体验画家们修复敦煌壁画的工作,并在体验过后交流心得体会,从而升华课堂,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授课结束,教研组进行集体说课、评课、议课活动。听课老师们纷纷发表见解,对朱奕凝老师的课进行了中肯的点评,讨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
来源|音体美组
文字|朱奕凝
摄影|赵彦君
审核|高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