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高一生物组任小芸老师在高一(8)班开设《显微镜的使用》公开课。生物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听评课。
随着视频——《一滴水下的微观世界》的播放,学生们沉浸在微观世界的奇幻与美妙中。“科学是最精致的艺术,而科学之美的发现往往借助仪器的发明。”任老师这样导入。
关于显微镜,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任老师让学生介绍了显微镜的构造,并对目镜和物镜进行辨析。随后,任老师讲解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由学生总结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还是指面积或体积呢?”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对此,任老师让学生现场操作,测量比较放大50倍和100倍的同一个气孔,以此得出结论: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之后,任老师带领学生回忆低倍镜的使用要点,再以此为基础讲解高倍镜的使用要点,并结合显微镜成像原理,理解玻片移动、有关计算等问题。
最后,学生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实际体验如何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高倍镜下细胞大小、数量、视野亮度、范围等问题。任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熟练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要领。
授课结束后,生物教研组成员就本节课进行了研讨活动。各位老师就课堂亮点和不足各抒己见,对于如何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及课堂组织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未来,生物组会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积极研讨,共同进步。
来源:生物组
文字:任小芸
图片:丁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