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队伍建设>>文章内容
地理组开设校际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3-10-3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婧怡

  10月27日上午第二节课,我校张叶玲老师和常州市横山桥高级中学的孙慧老师在高一年级一同开设了题为《气象灾害》的同题异构课程。张叶玲老师在高一(10)班以台风“杜苏芮”作为课堂主线,带领同学们认识台风和洪涝灾害。她首先从台风“杜苏芮”的生成入手,让同学们认识和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随后通过“杜苏芮”登陆我国的路径视频带领同学们认识台风的影响,继而通过“杜苏芮”北上带来京津冀地区持续性暴雨的案例,进行洪涝灾害的讲解和探究活动。最后她结合实际,呼吁同学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培养互救精神。

  上午第三节课,我校李馨老师和戚墅堰高级中学汪剑飞老师围绕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开展了同题异构课程。李馨老师在高二(5)班以《从和田玉的形成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为题带领学生一起走近岩石圈,探秘岩石圈。在课堂上,李馨老师引导学生观看和田玉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段、观察岩石标本,让学生学习岩石的分类、成因以及典型特征。随后她运用智慧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起绘制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最后回归主题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田玉的形成过程中深化本节课所学。

  课后,我校地理组全体老师参与此次公开课评课。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的正高级地理教师陈国祥老师对高一年级开设的课程进行了点评。他谈到张老师作为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老师,表现突出,第一是教态自然大方,第二是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特别是从台风灾害到洪涝灾害的过渡很自然,第三是灾害原理讲解充分得当,第四是讲练结合,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常州市戚墅堰高级中学地理教研组长孙超老师对李老师的课连连称赞。他运用课堂知识中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生动比喻了李老师的课堂是条理清晰的、激情澎湃的,课堂最终产生了质的提高。最后,陈国祥老师针对自然灾害提出了自己的读到见解,也建议一线教师要多进行灾害教育,帮助降低灾害风险。


  图片:地理组

  文字:张叶玲、李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正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后曹路9号 电话:0519-88116183 、0519-881161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