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体会音乐与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2024年4月1日,高婧仪老师在音乐教室2开设《怒吼吧,黄河》教研课。
《怒吼吧,黄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的第八首,而《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本节以黄河为主题的教研课被划分为四个篇章:“在炮火中诞生”、“与黄河怒涛战斗”、“一遍一遍发出决一死战的警告”、“从人民中来,为时代而歌”。
篇章一:“在炮火中诞生”
高婧仪老师以双钢版本的《怒吼吧,黄河》作为背景音乐,引导同学们缅怀过去,从音乐中感受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与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从而创设爱国氛围。
篇章二:“与黄河怒涛战斗”
《黄河大合唱》以母亲河黄河为背景,其中最为耳熟能详且被熟唱的是《保卫黄河》,其音乐带有结束感但却不是尾声,在这之后情感进一步浓烈至巅峰,产生《怒吼吧,黄河》。
高老师带领同学们演唱《保卫黄河》片段,并且与之前聆听的《怒吼吧,黄河》进行音乐对比。
篇章三:“一遍一遍发出决一死战的警告”
在完整聆听《怒吼吧,黄河》全曲之后,高老师开始引导同学们对音乐层层递进的五层情绪进行研究,分析是哪些音乐元素对音乐情感的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章四:“从人民中来,为时代而歌”
在了解曲目创作的历史背景与曲目的情感表达之后,高老师进行了课堂总结,并且阐明青年的责任使命。
音乐可以通过力度、节奏、速度、情绪、气口安排等音乐元素的调整来恰当地表达情感。本节教研课后,艺术组老师进行了集体评课,表达自己对“音乐”与“情感”之间关系的见解。
来源丨音乐组
文字丨高婧仪
图片丨黄洛婷
审核丨高婧仪、吴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