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高一语文组王之秋老师开设了题为《登岳阳楼》的校内公开课,带领学生们走进杜甫的诗意世界,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体会古典诗歌的深邃魅力。
课堂伊始,王老师以杜甫的生平背景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诗人晚年的漂泊经历和创作背景。通过讲述,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杜甫所处的时代,感受到诗人在战乱与漂泊中的孤独与忧思。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诗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创作《登岳阳楼》时的复杂情感。
随后,王老师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们“缘景明情”,理解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学生们在分析“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时,通过“有”与“无”的对比,深刻体会到了杜甫晚年的孤苦无依。王老师将诗歌的情感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们在理解诗歌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学生们在讨论中逐渐认识到,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时代和国家的深刻反思。王老师还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们探讨“儒道互补”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杜甫诗歌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