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 >>教师发展>>校本研训>>文章内容
诗意课堂展风采,文化传承润心田——记高一语文组孙蕴茹老师开设《登岳阳楼》公开课
发布时间:2025-02-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吴婧怡

  初冬的暖阳洒满校园,常州市正行中学中学高一(7)班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诵读声,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慷慨激昂,这是孙蕴茹老师正在执教《登岳阳楼》公开课,她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充满激情的课堂演绎,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公开课照片.jpg


  一、 诗意导入,情境创设

  “同学们,你们知道洞庭湖吗?”孙老师以一幅气势磅礴的洞庭湖图片导入新课,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她深情地朗诵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将学生带入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

  二、 诵读品析,感悟诗情

  “读诗百遍,其义自见。”孙老师深知诵读的重要性,她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情。

  她首先进行范读,声音抑扬顿挫,情感饱满真挚,将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被孙老师的诵读深深感染,纷纷投入到诗歌的意境中。接着,孙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品读赏析。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从字词、修辞、意象等角度深入分析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三、 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为什么杜甫会‘凭轩涕泗流’?”孙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学生们结合时代背景和杜甫的生平经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认为,杜甫是为国家的动荡不安而流泪;有的学生认为,杜甫是为人民的苦难生活而流泪;还有的学生认为,杜甫是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流泪……

  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

  四、 拓展延伸,文化传承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登岳阳楼》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孙老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歌的当代价值。

  她组织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戍边战士的纪录片,让学生们感受到当代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杜甫的爱国情怀,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正行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天宁区后曹路9号 电话:0519-88116183 、0519-881161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