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高一语文组孙蕴茹老师以《桂枝香·金陵怀古》为题,呈现了一堂扎实而富有深度的诗词鉴赏公开课。课程紧扣文本细读与文史融合,通过平实的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王安石词作中的家国情怀。
立足文本:从字句品读到情感体悟
课堂以南京“文学之都”的背景引入。孙老师用简短的史料介绍了金陵古称的由来,并点明本词“千古绝唱”的文学地位。随后,她带领学生逐句诵读上阕,解析“千里澄江似练”的比喻手法,体会“残阳西风”的暮色渲染。
下阕教学中,孙老师以“念往昔”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结合六朝兴衰表分析“悲恨相续”的根源。当有学生提到“商女犹唱后庭花”的典故时,她适时补充北宋“三冗”危机的背景资料,将词人的忧患意识与改革实践相联系。王安石的感慨不只是怀古,更是对当下改革的思考。
务实拓展:文史结合见深度
在“知人论世”环节,孙老师通过《宋史》片段和变法奏疏摘录,让学生客观理解词人的双重身份。针对“千古凭高对此”的批判性,她抛出问题:“空叹兴亡与务实改革,哪种态度更有价值?”讨论中,学生结合课堂提供的史料,逐渐认识到王安石“谩嗟荣辱”的深意——与其空谈历史教训,不如付诸实际行动。
课后延伸部分,孙老师布置了两项实践任务:一是为纪录片《南京·王安石》撰写200字推荐语,二是走访秦淮河或明城墙,寻找词中意象的现实映照。
课堂反响:朴素中见实效
整堂课以板书、诵读和小组讨论为主。课后学生表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她不仅读懂了景物描写的手法,更理解了王安石“文章济用”的主张。